关注职场里的“集体过马路”
作者:邓州门户网 日期:2014-02-17 浏览

前不久,“中国式过马路”被网友炒得沸沸扬扬。无独有偶,浙江永康多家企业同样遭遇过“集体过马路”的尴尬:有家门业老总说,今年就被挖走3批人了,设计人员、模具工、焊工等岗位的都有,最长的在厂工作已近8年。最让人伤心的还是居然临走前也不吭一声,甩头就走,弄得企业一时没人接手。另一家铝业老总坦陈,近来他公司的副总、车间主任等相继被挖走,原因是对方企业的工资要比他的高出一倍多。

所谓职场里的“集体过马路”,说俗一点就是“集体跳槽”。有关人士认为,这种“集体过马路”的现象与永康行业准入门槛低、技术含量不高以及技术人才短缺等原因有关。其实,这只讲到表面现象,更深层的原因应是工资待遇问题。正如一位想跳槽的员工所说:“其他厂家要是能给我多一倍的工资,我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其他厂做。” 这验证了牛根生的经典名言:“财散人聚,财聚人散”。

想当年,为什么蒙牛仅用6年时间,就让名列1116位的小企业跻身中国乳业第一名?我认为最重要最关键之处,就在于蒙牛的掌门人牛根生一直坚信“财散人聚,财聚人散”这个真理,并发挥极致。

早在伊利任副总时,牛根生就曾将自己的100万元年薪分给手下员工。创立蒙牛的几年,牛根生把80%的收入都花在了员工身上,以至他在企业有“五个不如”:住房不如副手的阔,坐骑不如副手的贵,办公室不如副手的大,工资不如副手的高,股份不如副手的多,因为都捐了。正因如此,当牛根生离开伊利成立蒙牛时,原来在伊利时的老部下都蜂拥而来,这些国内乳品业顶尖级的管理技术人才,义无反顾地追随牛根生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同甘共苦,并肩战斗,这些人为蒙牛的起飞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后来,牛根生又干了一件令世人诧异的事,他公开宣布,将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%捐给“老牛基金会”,49%留作个人支配,在他百年之后,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“老牛基金会”。

相比之下,永康有多少企业的老总能像蒙牛集团的牛根生,苏宁电器的张近东,微软的比尔·盖茨,长江集团的李嘉诚一样落落大方,善待员工,共享财富的?又有多少企业老总能像牛根生一样做到“五个不如”的?为什么有些企业办了10多年甚至20多年还是不死不活、原地踏步、涛声依旧?为什么有些企业“各领风骚三五年”就偃旗息鼓、一蹶不振,难以做大做强做久?为什么有些企业会出现“集体过马路”式的跳槽?究其根本原因,就是有些企业老板缺乏刘邦的“仗义疏财”、“赏金封侯”,而是喜欢“独占”,或像项羽一样给部下施点小恩小惠,做些表面文章,更没有具备牛根生等优秀企业家宽大无私的胸怀,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。实际上,员工得到越多,付出就越多,工作就越卖力,甚至“刀山敢上,火海敢闯,海枯石烂不变心。”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正如戴尔·卡耐基说,“致富的目的应该是把多余财富回报给同胞,以便为社会带来最大、最长久的价值。”

当下,有些企业老板怪(怕)别人“挖墙脚”,那是你“根基”不牢、无能耐无实力、缺乏经营头脑的表现。本来商场如战场,充满硝烟味,竞争十分残酷。如果你的“墙角”是铜墙铁壁,固若金汤,对手挖得破打得垮吗?如果你的企业有强大的凝聚力,有良好的工资待遇,员工想跳槽都难,想赶都赶不走,还能被对手偷偷摸摸挖走吗?反之,如果你的企业一无丰厚的工资待遇,二无良好的工作环境,三无发展前景,四无技术含量,等等。那么,在你这种糟糕的企业工作,有体面可说吗?有归属感幸福感可言吗?能留住人才吗?能怪员工不敬业缺乏职业道德吗?不远走高飞才怪!“元芳,你说呢?”

有位朋友说得不错:一个人,特别是一个企业或者公司领头人,怎样看待自己的家业、财产,决定着事业未来的走向。如果你懂得将财富散给其他人,那么,就会有更多的人聚集在你身边,帮你创造更多财富。如果你将财富只聚集在自己手里,那么,将没有人跟随你继续去赚取更多的财富,人才就会像水一样离开你,你的企业也就会像空中楼阁、昙花一现,经不起风吹雨打。

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社会,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和领导者要想让自己的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,人心向背是最重要的。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一个人好了富了不算什么,只有让员工满意,走共同致富、共同发展之路,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、吸引力和向心力,不断提升员工工资待遇,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快速运转,才能杜绝“集体过马路”式的跳槽。